最近有则新闻,一位志愿者小伙伴,带了自家养的柴犬到植物人安养院,这隻活泼可爱的小柴犬特别热情,甚至趴在植物人的身上,伸舌舔舐他们的脸颊,令人惊奇的是,这些植物人似 乎有了反应,观察到这个现象的小伙伴,兴起以动物治疗的方式 帮助植物人的念头,和院长商量后,募集了一群温驯和善的狗狗到安养院,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发现有些植物人竟然开始模仿起志愿者抚摸狗狗的动作。

 

看完这则新闻之后,我心裡深受感动,在狗狗的眼中,没有贫贱富贵、成就高 低、外貌美丑的差别,不因外在条件而减损对人的亲热与信赖。这在心理治疗方 面也相当重要,人本主义学派提出,有三个要点可以帮助来访者恢复心理健康:治疗师是否能提供真诚、一致、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怀给来访者。

 

英国神经科学家欧文是植物人研究领域的权威,一般人认为植物人并无意识,但是欧文却提出植物人有完整的意识,只是迷失在受损的大脑,造成植物人困在介 于生死的灰色地带。在一个实验当中,欧文让一位植物人想像自己正在打网球,接著 透过FMRI(功能性磁振造影)发现,当植物人听到指示时,大脑的前运动皮质区开 始明显地活动。再请另外一位植物人想像自己在家中走路,亦得到同样的结果,证 明植物人即便无法言语、无法动弹,仍然存有意识。 

 

“植物人艺术唤醒项目 ”2014年由一对艺术家吴超和夏维伦发起,他们希望藉由 提供艺术的媒材,比如动画影像来促进植物人意识的唤醒和恢复。起初他们和脑 神经外科的医生共同合作,在医学和艺术交汇激荡之后,他们发现不同的学科, 各自拥有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。就像有人如果站在大象前面,他看见的大象是长 长的鼻子。若是站在大象的后面,看到的则是圆圆的屁股,究竟什麽才是大象的 全貌?这对艺术家夫妇开始向外招募不同领域的学科人员。 

 

三年前的一个晚上,我参加品饮会返家后,喝下的茶酒咖啡各自发挥功效,茶和咖啡让我清醒、而酒使我麻醉。躺在床上意识清楚却动弹不得,让我联想到自己此刻的状态恰似植物人。隔天恢复之后,我看见手机裡有著朋友发来“植物人艺术唤醒项目”的招募消息。 

 

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共时性,意指有意义的巧合,表面上看似毫无因果关系的事 件之间,往往存在有意义的联系,特别是心裡和外在世界两方同时进入意识状态,心 里所想的恰巧和在外在时间相呼应,便构成了共时性。当我内在能够去同理共情 植物人的感受,外在世界正巧出现了唤醒植物人的招募,这段共时性让我作为心 理学领域的一员参与了项目。 

 

我有一位已经离世多年的亲戚,离世之前处于长期卧床的状态,无法言语行 动,但是意识仍然清楚。那时台湾刚刚研发出语言辅助仪,让无法言语的患者透 过眼球移动去感应屏幕上的拼音,以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当我提出安装仪器的建议 后,却遭到亲戚的家人反对,他们的理由是:仪器的技术还不够纯熟稳定、可能 耗掉病人过多精力等等,但是当我更深入地了解之后才发现,原来原因在于他们 害怕有了表达通道的患者,在卧床多年对人生不抱希望的状态下,会透过选择萤 幕的字告诉家人:“请拔掉呼吸管,结束我的生命。”这对于深爱他的家人将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挣扎。 

 

在参与这个项目三年多以来,我们发现了许多隐藏在植物人背后的故事。故事里头的主角除了他自己,还包含他的朋友和家人。在每个植物人过往的生活当中 的人际关系网络,也会连带地影响康复。 

 

作为心理师,我们除了从植物人个案本身的感知层面来引导,可能包含 TA 喜 欢的颜色气味、阅读的书籍、观赏的戏剧等等,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从人际关 系著手,衡量哪些关系可以帮助他醒来?哪些关系可能会阻碍康复?有些家庭可 能因为情感上的纠葛,以至于不同的力量在相互拉扯,如何帮助患者将外界错综 复杂的情意结解开,则是身为心理师可以工作的范围。 

 

如果你本身从事心理专业,欢迎你加入这个公益的团队,我们期许在这条路上 可以结合你的力量,发挥创造力和爱心、慈悲和智慧,共同来成就“植物人艺术唤 醒项目” 

 

关于学科问题的随机讨论

文:赵安安  |  博士心理师